除卻市場需求,一個更令人欣慰的現象是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加大對行業發展尤其是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據了解,未來5年,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對科學儀器的研發投入方面,資金就由之前的1億元增加到10億元,“這種力度是的”。且相關部門設立了眾多研發專項,其中包括科技部擬設立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設立的“重大科學儀器裝置研究專項”等。痛定思痛之后,或許,“國產儀器將迎來行業發展*的時機”。
王大珩曾說:“長時間以來,我們花大價錢買儀器,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實驗。”事實證明,我們沒有買來核心技術也沒有買來的儀器設備,我們的一線科研人員使用的大都是發達國家的“成熟商品”。“要搶占科技戰略的制高點”,國產儀器迫切需要在若干重要領域自主突圍,“這也為國產儀器提供了的機遇和挑戰”。契機并不于此。“作為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手段,科學儀器設備需要做大做強的產業。中儀器設備的研發不僅能夠改變國產儀器中低檔定位的現狀,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尤其讓人興奮的是,“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國產儀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難得的機遇”。談及行業未來,蘇巖松的臉上開始閃爍自信的笑容,“我們會利用自身優勢搭好這班車。”
“我們在看到這的契機時,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肥肉’。且國內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劉長寬強調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